長江商報消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消費條例》,提出要取消“一般公務用車”,被認為是新一輪公車改革的新動力。此前,有媒體報道官員到基層視察時自掏腰包吃飯,博得群眾喝彩。官員的出行、吃飯等消費行為與普通民眾西服的不同在於,往往與“三公”聯繫在一起。
  當人們熱議“三公消費”改革的時候似乎假定了一個前提,“三公消費”這個概念是成立的,需要改的是“三公消費”的規模過大了,得控制一下。細究起來,“三公消費”當是個偽概念。msata任何消費行為都是由個體的人來完成的,消費的目的當然是滿足衣食住行的需求了,因此,消費應該是非常私人的行為。
  官員的出行(公車)、吃飯(公務接待)等耗費幾萬億,造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除了轉變政府職能之外,還需要降低政府的成本。公共開支應該是政府為了完成其職能而不得不支出的成本,當吃飯和出行也進入公共開支的範疇之後,公共開支就隨著官員的需求而不斷膨脹。任何人都喜歡舒適的生活,更健康的食品、更便捷的出行,甚至對奢景觀設計侈品的渴望,官員也是如此。
  從常識來講,每個人工作的動力在於滿足消費的需求。官員(或者稱公務員)也是一種職業。其他行業房屋貸款的勞動者去上班需要乘私家車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這些交通費也是工資開支的一項。官員們的上下班交通費已經在他們的工資裡面了,至於工作期間的出行可以給予適度的交通補貼或者報銷。當下的公共交通體系和出租車完全能夠滿足官員出行的需要。因此,“公車”多數並非執行公務的車,而是官員的專屬定製。更值得關註的是,“公車”的檔次越來越高,運行與維護費用也水漲船高,由於“公車”難免會有“公地悲劇”,公車辦私事已見怪不怪了。
  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完善與私家車的普及基本使“公車”沒有了必要性,很多時候公車是面子問題。公車如此,吃飯也是如此。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官員到基層調研找不到飯店或者落腳的地方,由基層單位“接待”一下也是情有可原;但時下飯店林立,吃飯已經不是問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飯店以“XX定點接待飯店”標榜,實則成為附著在公務接待消費款上的寄生蟲。公務接待的功能也不再僅僅是吃飯了,看看中央出台“八項規定”之後高檔白酒的暴跌,就能猜想出公務接待的內容有多貸款豐富。
  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有公民的身份。官員之所以特殊是因為當別人從事生產活動賺取工資以滿足消費的時候,官員們卻在做“公共服務”的事情,為了彌補官員的“機會成本”需要給予補助。古希腊時代,參加公民大會的人是沒有報酬的,後來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給予每個與會者半天的工資補助,這也是公職人員“工資”的由來。現代國家建立之後,公職人員都有了與社會工資相匹配的報酬,因此,官員消費也就有了保障。無論吃飯還是出行,都有必要公私分開。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 孫興傑  (原標題:無論出行還吃飯都需要公私分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bvocuswbfno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